做瑶乡人民好儿子 当扎根山区孺子牛

2014年08月26日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我叫袁玉辉,现任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月溪乡、江口镇、桐山乡、大屋瑶族乡、罗溪瑶族乡等边远山区乡工作了二十四年,洞口县的八个山区乡镇,我工作过的占了五个,作为一名一直坚守在边远山区乡镇一线,工作多年的同志,我对洞口县委提出的“境苦心坚、财乏情坚、路险志坚”的“大屋精神”感触颇深,启发良多。

感触之一:条件越是艰苦 ,越要坚定信念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基层公务员,不管在什么地方工作、条件有多么艰苦 ,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身心有多么疲累 ,都要始终如一地坚定自己的信念 ,才能激发工作热情、提振工作精神;才能鼓足工作干劲,有所作为。回想我二十四年的基层工作经历 ,从一般干部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工作岗位 ,但始终坚守在最艰苦的山区一线,无怨无悔。

2007年9月,已经在桐山工作了七年之久的我,受组织安排调入条件更苦、环境更差的大屋乡工作,我一个要求也没有提,打好背包就去了大屋。2008年大屋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冰灾,11个村5000多群众全部受灾。当时的大屋大雪封山、天寒地冻,供电线路全部瘫痪、道路塌陷、物资紧缺,形势非常严峻。时任乡长的我为了守护好这片热土、帮助群众渡过难关,立即召集乡干部会议,带领乡村干部在结冰一尺多厚的冰天雪地里步行出山、进山、下村入户,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让他们在最为无助、渴盼帮扶的时候感受到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为了尽快恢复供电,在县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和党政一班人组织干部群众,克服结冰积雪、树倒拦路、肩扛设备等重重困难,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恢复了全乡的供电。我至今难忘重见光明的那天晚上,几个村一百多名瑶汉群众扶老携幼,有的步行几十里山路,自发聚集在乡政府,在机关院内燃放烟花鞭炮。火树银花映衬着大山里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大屋迎来了不夜天。干部群众畅谈欢笑、共同庆祝,鱼水之情在那刻被定格成为一幅永恒的画面。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干部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坎上 ,把群众冷暖摆在第一位 ,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 、办好事 ,群众就会拥护,内心就会感激。离开大屋后 ,当时参加供电抢险的许多群众在外面碰到我 ,也经常会聊到供电抢险的故事,片言只语中,真挚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成为激励我不断成长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感触之二:工作越是辛苦 ,越要迎难而上

我是罗溪人,生在罗溪,长在山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一个实实在在的瑶家汉子。大山赋予了我坚忍不拔的品格,长期扎根基层锻造了我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性格。

2009年6月,在市委和团省委的帮助关怀下,为改变大屋中学教学条件和设施落后的状况,计划在大屋中学修建一座希望工程教学楼。团市委的干部对修建教学楼进行现场选址,我在一个陡峭的山坡勘察时上不慎滑倒,造成膝盖擦伤和拉伤。我当时以为没什么大事,只去卫生院做了简单的处理,又继续工作。可过了几天,膝关节肿得非常厉害,疼痛难忍,严重的时候,医生可以从关节处抽出一大碗水来,我只好去县人民医院治疗,但也诊断不出问题,效果甚微。后来只好转至邵阳市中心医院复查,诊断为关节腔受损,半月板撕裂,保守治疗半个月后,我放不下乡里的工作匆匆出院。从此留下了后遗症,每逢天气变化,膝关节总是隐隐作痛。但我从不叫苦,也从不以此为由找组织、找领导讲困难、提要求。

我在大屋工作时,全乡没有一条水泥路,群众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行难、交通闭塞,成为制约大屋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想富,先修路。为了加快大屋发展的步伐,为全乡老百姓做好这件“大实事”,我与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组织乡村两级集中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多方联系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在2008年修通了大屋至马洞的村级水泥路,开了大屋修建通村水泥路的先河。2009年又抓住市领导扶贫的机遇,建好了一条14.5公里、4个村受益的通村水泥路。在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所有的矛盾纠纷调解全部由指挥部和沿途村负责,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非访事件,作为负责整个公路建设的指挥长,将近一年的工程建设,最后结算没有一分钱的非生产性开支。

后来我仔细回想、思考这项工作 ,得到的结论是: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 ,只要不畏艰难 ,迎难而上;意志坚定 、廉洁奉公 ,坚持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走群众路线 ,争取广泛的支持和配合 ,工作总会取得进步 ,挑战也会取得成功。

感触之三:挑战越是严峻,越要顾全大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一名一直在偏远山区工作的老党员、老乡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可以说让我体会深刻。

由于受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经济水平、群众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山区工作相对山外乡镇来说要辛苦很多。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生活差、待遇差,有时候心中苦闷;财力支撑不足、工作成效不明显,有时候感到有力没处使、郁郁不得志。我在山区工作多年,妻子也在基层工作,两地分居,父母、小孩没人照顾,家庭困难也让我有过离开山区的想法 ,也多次有过进城工作的机会 ,我彷徨过 、动摇过 ,但我每想起山区群众那一双双渴盼的眼睛 ,每想起多年来与山区干部群众建立的那份最真挚的情感,我毅然决定留下 ,选择了坚守。山区的群众很纯朴,山区的群众讲感情,山区的发展需要我们,山区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在山区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点一滴都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割舍。

2011年3月,县委安排我去罗溪工作,继续担任乡长,从山区到山区再到山区,没有得到提拔和重用,说没有想法那是自欺欺人。大屋距县城49公里,罗溪距县城75公里,且罗溪地处两市五县交界之地,社情极为复杂。当时有很多同志都为我抱不平,说没必要、不值得。但我没有闹情绪,而是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虽然近几年罗溪正处于矛盾多发期,棘手工作多,如集镇开发、林权制度改革、森林公园建设等等,任务繁重、压力山大。但我坚持勇敢面对,不逃避、不偷懒,敢于担当。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工作上有了一些成效,有些方面也有所突破,没有给县委、县政府添堵、添乱,自己觉得很欣慰,到罗溪工作不后悔。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偏远山区工作的基层干部,我认为生活苦不是问题,条件差不是问题,财力乏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有没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能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问计于民,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那样才能经得起磨炼、受得住考验、担得起重任,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洞口县罗溪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袁玉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