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洞口镇大田村党支部书记傅秀聪,承蒙县委领导的信任和厚爱,我就我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个简短的汇报。
我村是洞口镇的一个农业大村,距320国道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了切实达到强班子、树形象的目的,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我村坚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个团结务实的村支两委班子。一是抓学习。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依法治村能力,树立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村支两委一班人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全心全意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三是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村支两委班子有了凝聚力,群众有了向心力,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发展经济,使我村的各项工作连年先进,多次被镇党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为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村干部积极号召村民走有特色的规模产业之路。一是推广西瓜种植,现全村每年种植西瓜的农户达100余户,种植面积400余亩,每亩年收入3500元以上,年户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发展养猪业,全村年出栏牲猪45000余头,其中年出栏500—1000头的养猪专业户24户,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三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结合我村农业大村的实际,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从事大米、饲料等农副产品加工,现已形成规模,全村共有小型饲料厂和大米加工厂8家,年收入1万元到10万元不等。在富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2002年,我村改革对村属集体厂、场的经营机制,吸收社会闲散资金6万余元,将本村猴古岭园艺场200余亩低产茶林实施改造,改种优质无核椪柑,现椪柑已挂果。此举不但使濒临倒闭的村猴古岭园艺场起死回生,每年还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2000余元。到2006年底,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原来的一片空白增加到3万余元。同时,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已向有关部门争取到农业综合开发的“亚行”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村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推进我村经济的发展。
三、抓综治,保平安,保驾护航谋稳定
为了给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村里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和民兵维护社会治安活动,村里成立了1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队,每天在村支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坚持日夜巡逻,风雨无阻。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及时了解各组院落的治安情况,还坚持每十天对不安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并对各组院落汇总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及时派人负责调解处理。近三年来,我村共成功调处各类民事纠纷76起,消除矛盾隐患18起,全村无一人从事邪教活动,确保了全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四、抓创建,重规划,合力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我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在县、镇两级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争取上级支持和发动村民自筹资金10万元,完成了村小校舍的危房改造。改造后的村小连续被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为农村“花园式”村小和“双文明”单位,为全村学龄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二是争取国家专项“农改”资金40万元的扶助,自筹配套资金每户200元计10万元,总计50万元。将本村
目前一个布局合理、规划有序、和谐安定的新农村已初具雏形,但我们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正积极谋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为全力打造一个环境幽雅、民风淳朴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