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系列调研报告之九

2013年01月24日来源:共产党员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筑牢党在城市基层执政的基石

  ——关于落实“三有一化”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调查

  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

 

  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西大街街道办事处碧园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

 

 

  200911月,中组部、民政部等部门在河南郑州联合召开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以“三有一化”为重点,部署安排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成为社区党建目标。两年多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三有一化”,理论认识有了新深化,实践探索取得新成效,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200911月份“郑州会议”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有关要求,全面落实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20109月,中组部先后在青岛、贵阳召开座谈会,推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三有一化”工作。今年4月至7月,连续召开6个片会,推进省辖市“三有一化”工作,示范带动边远贫困地区城市及县级城区党建工作。总的来看,两年多来,各地以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以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经费投入为保证,努力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本做法

  ⒈培养激励并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

  注重选优配强。突出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和党建指导员“三支队伍”建设。结合换届调整,积极推动优秀大学生进社区,采取从上级机关派、企事业单位挑、面向社会招考和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办法,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社区人才,整个队伍结构明显优化,社区党建工作力量显著加强。据统计,目前,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9.3%35岁以下的占12.2%;向社区选派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指导员16.8万余名,到社区任职的大学生11万名。上海市为每个街道配备20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每个社区3名。北京市连续几年推行“大学生社工计划”。广西公开招聘300多名专职党务工作者,一个城区配2名,一个街道配3名,具体负责社区党务工作。

  加强教育管理。一方面,中组部带头举办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推动各地把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和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规划,健全省、市、区分级培训体系。每年都采取集中办班、结对帮扶、外挂锻炼等形式,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政治理论、党务知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群众工作、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点培训和集中轮训。另一方面,强化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公开承诺、述职考核、监督评议等制度,督促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四川广元、西藏拉萨等地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绩效考核办法,山东东营市探索社区党组织书记身份公职化管理,江苏扬州、江西南昌等地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

  实行政策激励。在经济待遇上,目前,全国有50.9%的社区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了社区党组织书记报酬,有条件的地方还办理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河北张家口、海南海口等地比照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落实社区专职干部工资待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享受全额事业单位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云南昆明、丽江等地还建立了社区离任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在政治待遇上,各地积极拓宽社区干部成长发展空间,全国有1.8万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列入行政、事业编制序列;有5万名社区工作者被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有4.2万名受到各级表彰奖励。福建福州市打造“社区工作者——担任社区书记——解决事业编制——提拔街道副职”社区人才培养链。河南焦作市近3年有300多名社区干部走上科级干部岗位。

  ⒉强化经费投入,保证社区党组织有一定的财力和资源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各地积极推动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建立正常增长机制。目前,全国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社区占90.8%,平均每个社区年财政拨付数额2万多元,比两年前增加5000多元。天津和平区建立“刚性支出实报实销、人员待遇逐年增长、社区党建及特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费保障机制。新疆乌鲁木齐市近3年连续4次提高社区工作经费,每个社区由原来的6万元提高到25万元。山东烟台市近5年社区党建经费、党员人均活动经费年均增长30%以上。

  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普遍采取党费支持、费随事转、低偿服务、社会赞助等方式,增加社区经费投入。一些地方推行政府“购买式”服务,政府部门在委托社区承办事项时,及时拨付相应工作经费。目前,全国有党费支持的社区占58%,平均每个社区每年党费支持数额8000元;实行“费随事转”的社区占42%,每个社区年均转移数额近7000元;有社会赞助的社区占28%,每个社区年均赞助数额3500元。宁夏每年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提取15%,支持社区建设。江苏南京市将市区留存党费的增量部分,按照每年不少于50%的比例下拨社区。湖南张家界市要求,联系社区单位每年支持社区的资金不少于6万元。

  提高民生保障经费。各地逐步认识到,街道社区财力有一份提高,民生就有一份改善,党建就多一份保障,普遍增加了民生保障和办实事经费,使社区党组织更好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广西南宁、四川成都等地设立社区惠民项目专项资金,每个社区每年补贴20万元,专门用于改善民生、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海长宁区建立社区“拾遗补缺”专项资金,用于便民扶手安装、自行车棚整修等民生实事项目。吉林通化市将每年财政增收部分的2‰,投放到社区用于解决民生问题。湖北武汉市在确保每个社区每年5万元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新增25万元为居民群众办实事经费。

  ⒊推进场所设施标准化建设,打造综合性服务阵地

  加快建设步伐。各地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采取上级扶持、开发商配套、社区自筹等措施,推动把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城市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和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对没有场所或面积狭小、不达标的,加强指导督促,限期解决。目前,全国有95%的社区基本解决了办公用房问题,其中,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占61.7%。浙江省社区工作用房面积平均超过600平方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168个社区的场所面积平均达到1300平方米,不少超过1万平方米。吉林省实施“五有一创”工程,确保年底前95%以上的社区场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20%超过1000平方米。

  完善场所功能。一方面,突出场所设施教育和服务党员功能,打造党员活动的主阵地。目前,全国结合场所建设共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近8万个。天津市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向尚未单独建立党组织活动阵地的“两新”组织免费开放。另一方面,将活动平台与服务阵地相融合,发挥场所设施在服务居民群众中的作用,打造集便民服务、医疗卫生、学习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内蒙古提出,所有街道社区都要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并依托服务大厅打造“一刻钟服务圈”。陕西铜川市制定《社区内部布置及规范化建设参考意见》,加快“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建设。

  ⒋以“六个创新”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

  创新领导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区域共建。在街道社区层面,推行“大工委制”和“大党委制”,目前,全国实行“大工委制”的街道达到2940个,实行“大党委制”的社区1.5万多个。上海市推行“1+3”模式,“1”就是街道党工委,“3”是在街道党工委下设居民区党委、行政党组和综合党委。江苏省推行社区“一委(党委)一居(居委会)一站(社区事务工作站)一办(综治办)”管理模式。在居民小区层面,推广“四位一体”治理模式,推动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交叉任职、分工协作,强化党组织核心地位,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协作化、一体化。安徽铜陵、贵州贵阳、甘肃嘉峪关等地还试行撤销街道,减少管理层级,把党建力量和各类资源向社区集中。

  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推行“四项制度”,即“一委两会”(在街道社区成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党员议事会)、居民议事、社区党组织与业委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协商议事、社区“两委”干部评议考核制度,完善街道社区与辖区内各类组织和单位双向互动、同频共振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的民主管理、居民自治机制,解决少数社区管理不规范、不民主、不科学问题。目前,全国80%的社区建立了党建工作协调会、联席会,90%的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制度,60%的社区建立了干部考核评议制度。黑龙江大庆市建立社区“党建协作区”,吸纳32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

  创新组织设置。科学划分社区网格,使党组织设置和网格区域相融合,突破社区党员组织关系和单位限制,探索建立地缘、趣缘、业缘等特色型、功能性党支部,加大对辖区内各类组织、各类单位、各类人群的组织及工作覆盖。目前,全国99.5%的社区建立了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工、青、妇组织的组建率分别达到57%69%78%。采取先建工青妇组织、派遣党建工作指导员、输送和发展党员等办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11.9万个。上海市把支部建在社区团体、团队上,以党组织凝聚团队、凝聚群众,静安区建立“白领驿家”党组织,将党的活动、党的工作渗透到“白领”这一群体中。

  创新党组织活动。一是搭建网络平台。注重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网、手机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二是探索开放式党组织活动。不少地方的街道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时,将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向社会发布,广泛吸引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参加。三是针对社区党员特点及兴趣爱好开展活动。一些地方探索采取面向社区公开征集党员意见、确定社区党组织活动主题等办法,调动驻区单位和党员群众参与的内在动力。

  创新党员主体作用发挥形式。结合创先争优,推行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公开承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表现反馈等制度做法,推动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推行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组织党员根据职业、特长组建服务队伍,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目前,全国建立在职党员报到制度的社区有5万多个,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6.8万个,建立党员社区表现反馈制度的社区5.1万个。河北石家庄、江西南昌等地开展党员“一人一岗”公益服务活动。吉林长春市落实“五个一”,即组织在职党员参加一次社区党建活动、加入一个志愿服务组织、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认领一个责任区、结成一个邻里对子。云南昆明市建立驻社区在职党员公示责任制、双重管理制、服务承诺制和志愿活动制“四项制度”。

  创新服务群众工作。一是拓展服务内容。坚持居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重点开展了“五类服务”,即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两新”组织、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维权服务,面向灵活就业人员和城镇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险服务。二是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三是改进服务方式。普遍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网点,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和“民情流水线”工程。甘肃兰州七里河区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研发社区管理服务软件,使每个楼栋、每家每户与社区服务平台对接,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主要成效

  ⒈“三有一化”的提出,为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有效抓手,带来了难得机遇

  各地普遍反映,以前抓工作是“老虎啃天”,无从下手,“三有一化”的提出,找准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使工作开展更有针对性了。一些组织部长说,“三有一化”既是重点内容,又是有效载体,抓住了“三有一化”就是抓住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从实际情况看,各级普遍把“三有一化”作为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听取汇报、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市区县、街道党(工)委及书记、其他班子成员的责任,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和“部长抓、抓部长”机制。目前,无论是领导重视程度,还是各地推进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少书记亲自挂帅,深入一线督导落实,掀起了新一轮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热潮。

  ⒉“三有一化”的推进,增强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功能,激发了新的生机活力

  通过“三有”的实施,有效改变了原来一些地方的社区党组织“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场所议事”的尴尬局面,新一轮社区固本强基工程、领头雁工程和标准化阵地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各地力量下沉、资源下移、资金下拨,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更加优化,经费来源更加稳定,场所保障更加到位。通过落实“一化”,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格局,大大增强了社区党组织整合党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不少社区党组织书记说,原来想干事没条件、想管理没手段、想服务没资源,现在情况明显好转,“腰板直了、底气足了”,真正做到了“党组织一声令下,居民群众一呼百应”。

  ⒊“三有一化”的落实,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城市基层和谐稳定

  各地认真抓好“三有一化”,夯实城市基层基础,为做好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依托。许多县市区组织部长谈到,“三有一化”本身就是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三有一化”整合辖区资源,做强做优社区,使社区党组织在管理服务中的领导核心职责履行得更加到位。一些地方结合“三有一化”,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按照网格划分来设置组织、开展工作,并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既有效解决了“谁来管、如何管”等问题,消除了管理服务空白点,又使管理服务更加细致、更加到位,构筑起了城市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⒋“三有一化”的实践,给社区居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帮助解决了大量实际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两年多来,推进“三有一化”最大的成效,就是让居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各地普遍反映,通过“三有一化”的实践,配强了服务群众的骨干队伍,提供了服务群众的基本保障,创新了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服务格局。许多地方的社区党组织坚持靠服务百姓凝聚群众,紧扣服务群众来开展工作,让社区党建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解决了居民群众难题,赢得了广泛拥护和支持。不少社区居民反映,现在社区干部上门服务的多了,事情办起来更方便了,有困难找组织、找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家园,党组织就是我们的靠山。

  几点思考

  ⒈坚持思想理论引领,是做好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重要前提

  推进“三有一化”工作,必须有正确的思想理论引领,认识上每深化一层,实践就会前进一大步。两年多来,我们结合各地探索和实践,对“什么是区域化党建,如何推进区域化党建”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准确把握了区域化党建的内涵特点、内容形式及方法措施,思路举措更加清晰,推进工作有章可循;对“什么是社区党建工作、什么是社区党建活动”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坚持把社区党建工作和党建活动的着力点放在服务群众、服务民生上,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正是有了思想理论的正确引领,才使“三有一化”越做越实,见到了实效。

  ⒉坚持服务居民群众,是做好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根本目的

  落实“三有一化”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为此,在选拔社区党务工作者时,突出了思想政治素质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双强”标准;在场所阵地建设上,坚持与服务群众的平台建设同步;在资金保障上,注重落实为居民群众办实事的经费;在区域化管理上,突出整合服务群众的各种资源,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格局。实践表明,服务居民群众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牢牢把握了这一条,“三有一化”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才会赢得最广泛的群众支持。

  ⒊坚持区域统筹整合,是做好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是当前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时代课题。两年多来,各地在领导体制上,实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区域联建共建;在工作机制上,通过建立联席会议、相互通报、结对共建等形式,推进双向互动共融;在管理服务上,通过整合辖区各类组织、各类单位、各类人群,调动一切力量,实现聚力齐抓共管。抓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不能仅靠社区党组织或几名社区干部,必须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