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邵阳的活动概述(三):抗日战争时期

2006年06月07日来源:《党的光辉照邵阳》 作者:佚名  点击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邵阳党组织又迅速恢复发展起来,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春,中共湖南省工委派党员杨卓然到邵阳开辟党的工作。7月,在邵阳《真报》社内建立了党支部,杨任书记。8月,建立了中共邵阳县委会,唐旭之(唐麟)任书记,县委下辖两个区委,一个特支,共有党员200多人。

1938年8月,省委派党员吕振羽到武冈塘田寺(今属邵阳县)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培养基层抗日骨干,通过做国民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得到了国民党中央司法院副院长覃振、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的同情和支持,覃振被邀请担任院长,实际负责的是副院长吕振羽。讲学院于9月15日开学,办学8个多月,培训学员近300人,发展党员40多人。

这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后,中共湖南省委、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省委机关的《观察日报》社和战时书报供应所、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机关、团体相继迁至邵阳,邵阳成了全省抗日救亡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党通过《观察日报》、邵阳《真报》和建立抗日救亡文化宣传站、青年抗战服务团、民众夜校、歌咏队、演讲队、募捐组、战前救护队等多种形式,开展抗日宣传,动员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2月,省委在邵阳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省委委员、特委和部分县委书记及进步团体负责人约30人参加了会议,博古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总结检查了省委前段工作,布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选举了省委领导班子,高文华任省委书记。与此同时,叶剑英从衡阳来到邵阳,县委派人陪同他察看了湘西南山区和雪峰山一带的地形,准备在此开辟抗日游击区。同年4月,省委又在邵阳召开了第二次扩大会议,研究了如何进行紧急战争动员、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大力发展党组织等计划。

1939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用武力解散了塘田战时讲学院,查封了《观察日报》、《真报》和《学生时代》等进步报刊。塘田战时讲学院解散后,吕振羽等根据省委指示,在油塘举办了建党训练班,帮助建立了武冈金称市、新宁、绥宁和城步等县党支部。9月,建立了中共宝属工委(亦称邵阳中心县委),谢竹峰任书记,管辖邵阳、新化县委、兰田特区委和武冈、新宁、绥宁、城步县的党组织,共有党员300多名。

是年底,省委机关、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及其他抗日团体陆续撤离邵阳。从这以后,盘踞邵阳的反动头目的反共气焰日益嚣张,不断制造白色恐怖,党组织遭到破坏,邵阳县委负责人彭柏林、李化之等惨遭杀害,宝属工委被迫转移到郊区隐蔽。工委领导以开伙铺、打袜子、卖小吃等职业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42年8月,省委决定撤销宝属工委,谢竹峰等相继离开邵阳,工委的活动暂时停止。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