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构建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

2006年04月05日来源:常德党建 作者:佚名  点击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城市基层社区不仅已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各项工作的承接点,也逐步成为了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点、社会稳定的保障点,更成为了新时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立足点。但与此同时,原有城市基层功能体系和运行机制又明显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急需进行各方面创新。
        1.转变管理理念。切实保证社区组织的自治性质。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新时期要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作用,就要在管理理念上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改变微观的、具体的管理理念。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要早日从繁重具体的经济行为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加强社会管理。二是要改变行政命令式、直接的管理理念。要从纵向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协调、指导、服务的管理模式转变,主动帮助社区排忧解难,寓指导于服务之中,作好协调服务工作。三是要改变由上而下垂直考核的管理理念。对社区建设成效的考核要转变为以居民满意度为主的综合考评,促使社区组织对居民负责,为居民办实事,让居民满意。四是要改变社区对街道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社区组织要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为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提供切实保障,把居民自治真正提上新的水平。     
        2.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社区管理机制的活力。我国城市由区、街道、居委会三个层次组成,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传统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确实实现了对城镇居民的超强整合,正所谓上到国务院,下到居民办,政府工作样样干。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组织工作任务的日益繁重和细化与力量有限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社会多元化趋势和单一行政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也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基本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必须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提升社区组织的社会管理地位,即要使社区转变为具有自我组织性和能动性的地方性社会,从而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活动能力;二是要强化社区组织相应的管理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单位体制的衰落,城市管理体制必然逐步从条条管理为主向块块管理为主过渡,必然要求强化社区组织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职责。但由于社区组织不同于村民委员会,几乎不占有辖区内任何主要资源(包括土地),因此,城市政府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与社区群众关系密切的事权交给社区,进一步增强社区在区域管理中的综合统筹能力。     
       
当然,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行政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社区组织在保持部分协助政府进行基层管理工作外,更多的是通过民主性、自治性原则,把社区的各类社会单位和社会成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依靠大家的力量办好大家的事情,进而发展为广大社会成员的生活共同体。这也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导向。        
       3.
创新财力机制,提高社区建设的发展动力。新时期的社区建设应始终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但目前大多数社区组织因功能弱、财力有限、缺乏服务手段,缺少集教育、文化、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在这方面自然就力不从心。要改变这种情形关键在于探索新的社区财力机制:(1)采取税收增量按比例返还的办法。即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和财政下拨的经费为基数,将每年新增加的创税部分按比例返还;同时,引导街居组织搞好自办企业改制,使之由依靠自办企业创业创收,转为依靠增加税收获得财政返还上来。(2)采取费随事转的办法,将过去在绿化、环卫、治安等方面条条部门的专项收费,相应拨支社区组织。(3)采取社会募集资金切块下拨的办法。将来自驻区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援助公益事业的资金,根据社区的职责切块下拨。为提高这些办法的实施成效,党政部门还要注意调整对街居工作的考核办法,淡化对自办经济的规模与利润的考核,强化对财政税收的考核;淡化对第二产业的考核,强化对第三产业的考核;弱化对经济指标的考核,强化对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整个社区建设新的合理的激励机制,形成你办企业我服务,你获利润我得税的新格局,真正使社区服务成为全面拓展社区建设的生长点和拉动力。     
        4.
搞活用人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和队伍建设。经济类型的多元化、大规模的民工潮和公有制企业改革,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使原来主要依托系统和单位的党员管理渠道和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急需利用社区这个新的载体,全面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工作网络,增强党的基层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各级组织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街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结合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及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社区党组织要根据社区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组织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让群众看到党员良好的形象,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达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        
       
在强化社区党的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搞活用人机制,不断加强社区机构的队伍建设。原来的居委会干部队伍因为年龄大,文化低,已基本难以承担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重任。同时,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问题,又严重制约社区组织管理职能的发挥。党政部门要借助当前机关机构改革在即、大中专学生来源充足的有利条件,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途径,提高社区干部待遇、扩大社区干部来源,逐步实行社区工作职业化,努力选择一批年轻有为、素质较高、适应社区建设新要求的于部充实街区的领导班子。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引导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社区的实践中创出新的路子、新的经验。 
       5.
形成共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建设新型社区。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新旧体制的更替和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工作覆盖面广,难度大,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区、街、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等多位一体的共建机制。城市政府要把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作为城市各项基础工作的总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将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各有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制定与本单位相关的社区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群策群力,共同做好社区建设工作。驻区单位也应树立驻于社区、服务社区、同享资源、共建社区的意识,自觉把本单位的发展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真正做到我为社区作贡献、我与社区共发展。区街居各级组织则要淡化本位意识,强化大社区观念,积极主动地密切与所有驻区单位和居民的联系,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各类社区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培育同创共建新型社区的良好氛围。     
       
总之,新时期的社区建设就是要努力形成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整体工作格局,使之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