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贴心人

2006年08月14日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林彰斌、尹帮雄  点击数:

    8月初,笔者来到中共邵阳市委书记盛茂林的扶贫点——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虎形山村采访,看到一块块硕果累累的西红柿地丰收在望,心中兴起一股欣慰之情。一位正在西红柿地里忙活的老农,深情地对笔者说:“我们这里第一次大面积种植西红柿就获得成功,这要感谢市委盛书记为我们派来了蔬菜专家唐学东。”

虎形山村是邵阳市国土资源局的扶贫联系村,市委盛茂林书记的扶贫点。扶贫工作队决定把这个村建成西红柿生产基地。到哪里去请技术员呢,队员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市农业局求援。市农业局副局长邹放荣毫不迟疑地将在市内小有名气的蔬菜专家洞口县内贸局蔬菜办主任唐学东推荐给了他们,就这样,唐学东受邀担任了这个村的蔬菜生产技术顾问。由于唐学东技术指导得力,这个村成功地种植了80多亩西红柿,6月25日,特大山洪冲毁了10多亩,剩下的60多亩,目前长势良好,硕果满枝,一片丰收景象。

扎根沃土中

从小立志服务农村的唐学东,1987年如愿以偿地考取了湖南农业大学蔬菜专业。1991年7月,从农大毕业后,不图舒适生活不恋城,放弃进城工作机会,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被分配在洞口县蔬菜办工作,一干就是15年。有人问他为啥不进城工作时,他总是坦然一笑地说,我是洞口人,我的根在洞口,我要把根深深地扎在家乡的沃土中。15年来,他没有在办公室里贪图安逸度光阴,而是深入蔬菜生产一线为农民兄弟指导技术,真诚服务,为洞口县蔬菜生产奉献才智、贡献力量,从而深受农民拥戴,成了农民的贴心人。

心系“菜篮子”

洞口县小城镇比较发达,拥有9个集镇,因而蔬菜消耗量大,“菜篮子”建设显得日益重要。起初,唐学东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指导菜农的技术上,长年累月地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向菜农传技授艺。

后来,唐学东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光是传技授艺对蔬菜生产的发展推动不大。因而,他又把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列为了工作重点。1998年,他被安排在山门镇负责第一个蔬菜大棚基地建设,蔬菜大棚是个新生事物,老百姓一下难以接受。唐学东通过对比算帐,预测分析,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终于在这里建起了6个蔬菜大棚,当年收益,亩平收入1万多元。活生生的事实,让山门镇附近的村民深受启发,从此,这里种菜的村民不断增多,现在山门镇附近已有50——60户人家从事蔬菜生产,菜地面积已达40多亩,山门镇的蔬菜供应有了保障。

2001年,市长黄天锡将竹市镇田心、山脚村作为塑料大棚建设基地,又把唐学东请去作技术顾问。在市、县、镇三级领导的努力下,这里建起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塑料大棚基地,共建起了264个大棚,以种礼品西瓜和部分蔬菜为主。在唐学东的精心指导下,菜农们很快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并在当年获得成功,亩平收入5000多元。

做大菜产业

2003年,唐学东作为扶贫队员来到山门镇小桥村扶贫。这个村也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唐学东把扶贫主攻项目确定为适合山区发展的瓜果上,当年发动村民开发荒山荒地80亩,全部种上金秋梨、水蜜桃等经济林,并在其间种上礼品西瓜50亩,部分蔬菜10多亩等一年性经济作物,效益相当明显,村民十分高兴。

通过这一年的扶贫,使唐学东深深地认识到,山区要脱贫致富,只能靠开发山区的山地资源,充分利用其气候优势,发展反季节瓜果蔬菜。

2004年,由他发起在罗溪瑶族乡的崇阳坪、徐家、白椒和渣坪乡的下洞、枫木等5个扶贫村同时种植西红柿200亩,并由他一人挑起了5个村的技术指导重任。在种植前,他逐村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播放技术光盘。从浸种起就吃住在基地,手把手地教他们育苗、移植、中耕施肥和防病治虫技术。基地这么宽,农户这么多,他就采取分村分片设立技术联络员的办法,联络员联系农户,充当信息传递员,自己则一方面通过电话来进行技术指导,下达技术指令。另一方面则深入村、组、农户现场指导,从罗溪到渣坪,从枫木的毛鸡垅到白椒的老岩石,从下洞的龙家坪到徐家的鸡垅界,他一步一步仗过去量过来,一年要走10多个回合,一个回合要10余天,一年下来在5个村行走的里程不下万里。走累了歇一歇继续走,走饿了,用饼干和山泉水来充饥解渴。在山间行走,他的脚扛了毛气,先是又红又肿,又痒又痛,连鞋都穿不进,他就打着赤脚绊蛮走,后来,右脚竟然溃烂了。村民们看到唐学东带病坚持下乡指导,竟感动得泪流满面,动情地说:“我们好多年没看到这样不要命的干部了。”

唐学东不单纯指导技术,而且做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这一年,他不但贷款40多万元购买了西红柿种子,后来还垫资6万多元从武汉、桂林买来专肥专药,亲自逐村送到村民手中。

为了让西红柿卖个好价,唐学东四处调查市场,联系销售商,经过反复比较,最终引进了4个收果老板,建立了5个销售窗口。收果老板主动提出给他3分钱一斤的开发费,却被唐学东婉然谢绝了。由于西红柿品种好,质量高,一上市就被香港菜商看中,以高出市面价每斤0.2元的价格全部销往香港。

今年,唐学东又将产销形势更好的高山茄子作为主攻项目,在月溪乡丰阁村建立了一个140多亩的以色列茄子生产基地,目前,茄子长势喜人。据预测,亩产7500公斤,平均每公斤收购价6角,亩产收入4500元,扣除成本,亩平纯收入3800元左右,光这一项为该村增收50多万元。

据初步统计,近5年间,唐学东在高寒贫困山区建立反季节瓜果蔬菜基地10余个,累计面积千余亩,为村民增收近百万元。

为了建基地,为了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唐学东付出了太多太多。为联系农户和供应、销售商,唐学东记录了500多个电话号码,每年光电话费就要近万元。他很少有时间待在办公室和家里,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下乡在基地,或出差采购物资和销售产品,所有差旅费都是他自己掏腰包,没有向农民报过一分钱的开支,也没有要过便宜的土特产品,为基地建设操碎了心。

几多艰辛几多付出,唐学东得到的唯有百姓的称赞和佩服。作为科班出身的他,没有评职称;年届不惑的他,现在还是一个副股长。亲朋好友为他鸣不平,而他则坦然一笑,十分真诚地回答说:“我作为一个学农的农家孩子,能为农民脱贫致富做点事,此生足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